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品牌 > 品牌行动 > 地市

2025

09-26

江苏质量发展网

抓当前、谋长远 江宁发起制造业强区新攻势

来源:网络

集生产研发、成果转化、企业总部、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特色产业园来了,市场占有率近70%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来了……9月23日,2025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如约而至,会上江宁区共有13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达295亿元,占全市1/3,涉及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储能与氢能、生物医药等产业。

亮眼的项目招引成绩单背后,是江宁始终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不懈抓项目、促攻坚。就在南京金洽会开幕的3天前,江宁刚刚召开了全区重大产业项目观摩暨重点园区(街道工业集中区)产业攻坚推进会,会上区委主要负责人再次提出“狠抓项目”,表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干字当头”,强化“抓具体、具体抓”的实干导向,全力以赴“干当前、谋明年、抓长远”,奋力为省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江宁力量。

具体到项目上——以重大项目构筑经济腾飞双翼

这两天,落户江宁的市级重大项目——南京讯联液压高端液压核心部件厂房里人头攒动,施工人员在进行室外工程收尾,部分生产设备已经进场,技术人员正加紧调试。与此同时,项目竣工验收手续也同步开展办理,年内可实现试生产。该项目年产高端液压核心部件100万件,达产后可新增产值10亿元。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江宁始终把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作为稳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今年以来,省级重大项目南瑞继保智能化电气装备生产线扩建工程即将竣工交付,投产后预计可新增产值25亿元;市级重大项目国兆光电OLED微显示器件扩产项目已于9月投产,达产后可新增产值13亿元……截至8月底,江宁全区212个区级实施类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95.8亿元。其中,9个省级重大项目、89个市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92.3亿元。

发力项目建设,聚焦产业攻坚,创新是江宁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所在。江宁始终紧盯创新,加快形成科技成果高效能转化、科技企业高密度集聚、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走进位于江宁的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超市”的鲜活场景扑面而来:紫色的“高校成果新质悦享卡”像商品价签一样整齐排列,技术经理人拿起扫码枪对准其中一张,只听“滴”声轻响,北京理工大学“面向多场景的MIMO穿墙雷达”技术的详尽参数与应用场景即刻跃然屏上。这座特殊的“超市”运营一年来,技术经理人团队已扩充至77人,举办了74场校企对接活动,累计对接成果742项,成功转化项目61个。

江宁集成重大创新平台、驻区高校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的力量,大批量组建创新联合体,着力让一切科技研发活动都有市场转化的价值。今年以来,这块科创热土上好消息不断: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全国首张3D打印药品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山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首款脑机接口Ⅲ类医疗器械正式获准上市……一大批创新项目持续有力推进,一个个“首个”“首张”也勾勒出江宁未来产业增长的无限潜力。

具体到平台上——“重点园区+工业集中区”双线突破

产业攻坚突破,重点园区是主战场。区委提出,重点园区要在主攻重大项目招引、产业筑峰强链上当好先锋,不断提升园区贡献度。

位于江宁开发区的中国电科院南京科研基地,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目前正处于装饰装修冲刺阶段。该项目是国家电网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建设有检验检测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及科研辅助设施,打造华东地区新型电力系统二次设备重大科技创新中心,全面达产后可新增年营业收入10亿元。新型电力产业是江宁开发区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已聚集200多家相关企业,覆盖“发、输、变、配、用、调度、通信、能源服务、电力网络安全”产业链九大关键环节,是国内新型电力产业聚集度最高、企业总量和上市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

新型电力产业的高度集聚,只是江宁“园区方队”筑峰强链的精彩篇章之一。江宁开发区围绕智能电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等产业,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8家、单项冠军6家、“小巨人”企业47家、高企1100家;麒麟科创园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核心,培育链主企业1家、“小巨人”企业5家、高企272家;江宁高新区主导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培育单项冠军企业5家、“小巨人”企业23家、高企457家;滨江开发区聚焦新一代信息通信、动力电池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链主企业2家、单项冠军企业1家、“小巨人”企业16家、高企160家、规上工业企业154家。

前8个月,江宁4个重点园区合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818.1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7.7%。

“园区方队”切实扛起了主体责任,街道工业集中区产业攻坚也稳步推进。江宁以园街联动为抓手,推动各街道立足现有条件探索加快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位于横溪街道的陶吴工业集中区过去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低端、土地资源利用低效。近年来,空港经开区全面接管园区后,展开拉网式排查,深入摸清产出效率、产权归属等核心信息,通过土地征收、“工业上楼”的方式建设新动能产业园,打造成以5G生态圈为支撑、以摩天工厂运营为特色的智能制造产业载体。如今,已有惠德汽车零部件、利华科技新材料等一批优质企业相继入驻。

推进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过程中,江宁已摸索出以“四类主体协同、五种模式推动”促进低效闲置用地盘活的经验,主要做法入选了工信部“亩均论英雄”典型案例。据统计,1—8月,全区街道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低效闲置用地1316.1亩,工业企业亩均销售收入和亩均税收比2020年末分别增长60.3%和40.4%。

具体到人员上——主动作为让政企“双向奔赴”

最近,江宁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招商部项目经理雷婷跟踪的一个项目正式落地,谈及招引过程,她直言要有“三心”——读懂政策的细心、解决问题的耐心和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真心,“我以区里发布的‘人工智能+千行百业’十项应用场景为蓝本,从市场需求出发,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落地场景。”

像雷婷这样认真专业的招商人员,在江宁还有很多,他们依托主导产业的集聚优势、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未来产业的场景优势,加强对各类企业尤其是龙头型央国企发展规划的研究对接,主动谋划,主动“出击”。9月12日,京仪集团与南京优倍战略整合签约活动举行,开启了北控集团深度加盟江宁发展的合作新篇,将有力促进软件和智能制造产业筑峰强链,这也是江宁在招商引资中与龙头型央国企“牵手”的最新一笔。

项目招引不断发力,项目落地发展的“后半篇文章”也得写好。今年以来,江宁进一步创新企业服务模式,8月份“政企通”再次迭代,3.0版本全面升级定制化智能客服,全新开发智能预审、智能填报、数据市集等功能,全方位提升企业办事的精准度与便捷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数字动力。

“五证齐发”也是江宁营商环境的一张金名片。7月,江苏创贝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台套页岩气开采设备配套齿轮及变速箱生产项目,签约后仅仅4个工作日就拿到“五证”开工建设。这样的效率不是偶然,是长年打磨“全链审批服务”的必然。今年前8个月,江宁区全链审批服务专班服务项目265个,其中16个项目“拿地即开工”,位列全市第一。

专业主动的招商人员,热情高效的服务人员,一张张具体而生动的面孔编织出江宁优良的营商环境,也让政企间的“双向奔赴”频繁上演——1—8月,全区共完成招引项目215个、总投资超千亿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咬定全年目标,冲刺“十四五”收官。听,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看,产业突破的“江宁攻势”已然掀起!